如何为艾滋病患者信息泄露“除患”
2016-07-29
近日,全国各地有多名艾滋病感染者接到诈骗电话,诈骗人员自称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,以发放补助为由盗取受害者银行卡内的资金,全国26省份的76个市州超过180例艾滋病感染者收到诈骗电话。(人民网)
根据艾滋病患者们反映,诈骗者事先已掌握他们详细的个人信息,包括真实姓名、身份证号、联系方式、户籍信息、确诊时间、随访的医院或疾控机构等。对此,他们怀疑全国艾滋病感染者的个人信息,已被大面积泄露。然而,能够掌握艾滋病患者详细信息的,只有社保、卫生、疾控部门,或者相关医疗机构。而这些极其私密的个人信息,其实并不安全。
掌握了艾滋病感染者信息的不法分子,利用不少人对艾滋病感染者怀有复杂心理,甚至具有歧视与排斥心态,以此作为敲诈勒索艾滋病感染者的“王牌”。感觉被抓住“小辫子”的艾滋病感染者,面临患病信息被公开、可能丢饭碗、被身边人“驱逐”的威胁,会不会对敲诈就范,很难说。
从艾滋病患者被诈骗来看,暴露了更大的问题是隐私泄露。对于艾滋病感染者被诈骗的恶劣事件,政府部门要做的不仅是提醒、警示,还要严厉打击诈骗团伙,追查泄露源头,堵住安全漏洞。
一是鉴于艾滋病感染者信息疑遭大范围泄露,提醒艾滋病感染者别上诈骗的当。二是追查信息泄露的源头,全力锁定追捕信息窃取者,防止其利用有关信息进行敲诈,或将信息转卖,甚至将信息全部公开。三是有关部门有必要“警示”,商业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个人微博、微信朋友圈等不要随意转发此类涉及他人隐私的信息,这是维护他人权益,也是避免我们有意无意地成为泄露他人隐私的“帮凶”。 四是加强对艾滋病的感染途径进行科普,打消某些一般接触者的疑虑,尽量避免排斥甚至敌视艾滋病感染者,艾滋病感染者也是社会的一分子,需要给其温暖而非迫使其憎恶社会,在社会生活中和平共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