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式的爱情已经被房子绑架得一塌糊涂。“脱
2012-11-14
喧嚣与噪动
我觉得中国人越来越棍子化,越来越没有文化,越来越不会过节日了。凡是轮到节日,就直接略过文化,要么胡吃海喝,要么血拼烧钱,要么开房上床,比如这次光棍节,商家更是相机而动,上演各种促销Style,电商包下整架飞机备战,貌似“网购节”;房地产商拿房说事,貌似购房节;宾馆隆重推出钟点房,貌似异样的“情人节”……大家各显神通,一片喧嚣与噪动。
更有甚者,几个大学生、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都来凑热闹,抛出“你哥的,居然光了22年了”、“你妹的,小泥纸我一晃也光了15年”……
一、说说光棍节
联合起来,一起脱光
11.11,从数字看,是个好日子,至少我不会把这个日子当“光棍节”看的。不过,有人跟我解释,从数字看,就是1的终极孤单,所以,称光棍节最适合。那就好吧,光棍节光棍节吧。
对于中国很多没有“脱光”的人来说:过了一天没有情人的情人节,却享受着每天都是光棍节的光棍生活。既然大家上天安排这么一个“光棍节”,单身的你,无论男女,不管怎么样,趁此日子,大胆地说你的爱,表达我和你在一起的渴望,可别尽顾着自怜自哀,就算不指望有什么收获,向TA表白一下,或是硬着头皮约个会也比宅在家里等天上掉馅饼强,爱情往往在不刻意时才擦出火花,于是,不那么真诚的约会也是种不错的尝试。
所以,光棍节的意义并不是“我光棍我快乐”的独自狂欢,而是“我光棍你光棍,你我一起脱光”的共同狂欢!
至于,已经脱光的人们,不妨给那个口子说说了好话,“有情终成眷属”很重要,但是“成眷属终有情”更重要。毕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11.11完全可以另一种完美解释,那就“一夫一妻,一生一世”,据说,在香港把这个日子定义为“夫妻节”,我觉得很有道理。
其实,大家都是棍子,我脱光了,虽不为光棍,却为“双截棍”;正在恋爱的,是“相思棍”;还在独处的,是“独竿棍”;包着二奶的,是“三节棍”……既然都是棍子,那就好好过这个光棍节。
说到好好过光棍节,问题就来了。我觉得中国人越来越棍子化,越来越没有文化,越来越不会过节日了。凡是轮到节日,就直接略过文化,要么胡吃海喝,要么血拼烧钱,要么开房上床,而商家更是相机而动,上演各种促销Style,电商包下整架飞机备战,貌似“网购节”;房地产商拿房说事,貌似购房节;宾馆隆重推出钟点房,貌似异样的“情人节”……大家各显神通,一片喧嚣与噪动。
更有甚者,几个大学生、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都来凑热闹,抛出“你哥的,居然光了22年了”、“你妹的,小泥纸我一晃也光了15年”……哎呀,貌似光棍节就是“破处节”一般。我要说:“绳命是剁么滴井猜,淫参是入刺滴回晃,童鞋们何必要早2?” 像你们这个年纪处于光棍状态,是社会常态,应该好好学习,多掌握点技术,既然“美丽中国”的概念都提到议事日程,美好的生活还等着你们去创造。
二、光棍情结,中国式孤单
中国式单身,难免的忧伤
在喜迎光棍节的日子,不妨说说中国式孤单,或者说中国人的光棍情结。
曾与朋友们相处,我发现他们都比较孤单,剩男不少,人品也不错,也攒了不少钱,但是攒的速度明显没跑过房价上涨的速度;剩女也不乏,条件很好,但是找不好即有房又有质的男人,担心此生所托非人,比较后怕而错位人生最美丽的风景。所谓男女青年共同奋斗,两颗孤单的心,相互依偎取暖,打拼出一个家来,这样的故事越来越成为中国式童话了。
记得在我未“脱光”前,有一个铁杆哥们,挺优秀的,就是没女人缘,谈来谈去,总是个崩局,曾一度消沉,以找“小姐”为务。他经常拉我去泡一家静吧,喝几盅清酒听上几段小曲,聊以打发孤单的夜晚。有一天,他醉意阑珊,站在西湖边,悲愤地对我说:“老贾,为什么像我这样自认比较优秀而且靠谱的男人,怎么没有一个女人心疼呢!”
我冷冷地说:“你想要正常房事,那就先想房子的事。”
后来,他咬紧牙关买了房,筑巢引凤,很快顺利脱光。目前非常成功,置业也不少,但是有一次他跟我说:“如果一开始,就有个女人跟他一起奋斗,那该是……”说到这里就不说了。我能听懂他话里的怪味,毕竟我跟他经历相似,其实,在城市里奋斗的很多的男人,都有同样的渴望!而许多女人在这种渴望面前,望而却步了。能不能怪女人?不能!毕竟女人比我们更感性,她们想的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事,还有家庭和孩子。
说来说去,中国式的爱情已经被房子绑架得一塌糊涂。“脱光”要进行“房事”,而没房就你事儿。而人的价值,恰恰体现你有没有房?而人的成功,似乎只要说出你房有几套?社会发展到今天,发展到如此畸形,不得不让我们反思,而不是拍手拍上35次,流泪流上5次,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。
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无论社会怎么堕落,“小姐”如何泛滥,我们很多人还是至今都相信纯真的爱情。就像我对我爱人的夫妻之情,婚后她与我经历了我人生中可能最低谷的时期,而这段时期,恰恰是我人生最值得纪念的,而值得纪念的一句话就是:至少还有你!对,至少还有你,只有你才有温暖,拥抱在一起不再孤单,而这种温暖并不是冷冰冰的金钱和坚固的房子所能给予的。
对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,最美丽的还是爱情,最值得用一生的长度来恪守的还是婚姻。如果这回真的要建设“美丽中国”,那么就为广大的在光棍节继续孤单的人们,政府应该多考虑考虑他们的生存感受,应该加工资降房价,人生的价值不能由一套房子来决定,只有摆脱全民房奴的身份,解放自我,才可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。
归根结底,我们社会的孤独,人们的孤单,其实是我们国家的制度造成的。面前高房价、面对高学费、面对高医疗……当然,更重要的是,要面对高物价,每个人都处在“鸭梨山大”驭下的中国。我们男人没有勇气大胆地说出爱;我们女人没有勇气接受这份爱……真是,想说爱你不容易,想接受爱更不容易!
三、另类的单身,孤单的人们
飘泊人生,另类单身
其实,我们这个社会更关注的是那些“另类的单身”,他们貌似脱光,却也处于光棍的状态。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同学同事,可能是我们的农民兄弟,甚至可能是我们的父母们,他们值得我们关注。我分析了一下,觉得主要是三类:
第一类:职场男女。
在职场中打拼的男女,因为生存压力和个人发展的需要,虽然已经脱光,甚至有了子女,但还是选择了分居两个城市,比如我两个朋友:一个我曾经的同事,他在杭州,而她妻子在上海;一个是我的同学,他在宁波,而她妻子在杭州……前一对,是因为经济问题,房子是阻止他们长相厮守的关键;后一对是个人发展的需要,两人都有很好的前途,双方都不想放弃自己。他们就是所谓的“周末夫妻”,虽说“小别胜新婚”,但毕竟生活中诱惑比较大,不能保证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,所以,不和谐的声音也时有传出。
当然,我也认识不少社会上的朋友,属于泛泛之交。有不少月薪不到5000元的工薪阶层,面对高企的房价和房租,既不买起房子,也没有和妻子租上一间合适的房子。毕竟在我所处的房价高得离谱的城市里,五六十方的小套,在中心城区都要3千元左右一个月,也是不菲的开支,所以夫妻双方,选择与同事在单位附近合租,或者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里。大家都想艰苦一下,攒点钱实现有房的梦想。更令他们尴尬的是,由于没有自己单独的住处,周末相聚时,他们常为过夜发愁。毕竟合租房有室友不方便,多数时候是在旅馆凑合的,而且也只能选择200块左右的低档旅馆。
在北京、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大城市,这一现象并不鲜见。高房价和高房租已成为年轻人生活的枷锁,为了尽可能省钱,他们通常选择群租,而且房子一般离上班地点有一两个小时的车程。在各自生活的夫妻看来,他们找到了最划算的生存方式,当然他们需要付出代价——无法享受正常的婚姻。
第二类:民工男女。
众所周知,中国的民工阵容非常强大。有些民工进城,是夫妻双双进城把工打,但不可能在一个工厂工作,即使同一个工厂工作,也不可能安排民工夫妻房。有些民工进城则是选择男性进城,女性留守,这就过上“牛郎织女”般的生活,也就是春节或者国庆节,一年夫妻俩一起过上十天半个月就分开了。他们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,也是处于光棍状态的,民工中往往半数左右半年多没有性生活,性生活是空白的。
人都有本能,正常男人都有七情六欲,而远水救不了近火,有社会调查发现:抽烟、喝酒、打牌、找“小姐”,这可能是因打工而单身的男性民工生活的主要方式。因此,民工强奸案也时有发生,而离婚的也不在少数:有的是男人在外有相好的,另寻新欢而离婚;有的是女人在家难耐寂寞,红杏出墙而离婚;也有长期不在家,感情冷漠而离婚。而这种不幸,正在民工男女中继续
。
第三类:老年夫妻。
眼下,一批中老年人为了照顾子女的下一代或者帮忙料理家务,而不得不离开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,离开与之相守大半辈子的老伴,“漂”在大城市过起异乡生活。尽管照看小孩有很多乐趣,但对老人而言,在陌生的城市总觉得格格不入,除了没有朋友、语言有障碍外,老人常常陷入对老伴的想念和担心中,常感慨的一句话是“老伴老伴老来伴,没想到老了还要分开”!这些老年夫妻的分离不像民工男女,不能满足的并非生理上,而更多的是心理上。
就像我,我就曾让我母亲来照顾我女儿。她总是惦念着我父亲衣服没有洗,饭没做好,得了病没去看……念叨个不停。其实,我于心不忍,不想这样做,但是面对茫茫的生存压力,不可能让我爱人辞职当家庭主妇,也雇不起保姆,也只有委屈还在工作的母亲来帮忙。所幸的是,女儿2岁半后,进了托班,因为我们夫妻工作都相对清闲,有能力自己带孩子,总算让他们这对老夫妻团聚了。
由于两地分居,使得“另类单身”一族心理和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,所以离婚率比普通夫妻高很多。这也是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。
光棍节寄语与希望
11.11,说是光棍节,其实对很多人来说,仅是一个周末而已,如果当是个节日那么一回事,不妨大家以四个“1”为诫:作为国家,当为国运“一心一意”,为民生“一针一线”;作为夫妻,当“一夫一妻,一生一世”;对于单身者,当“一点一滴积累,一步一脚印”……中国人人要认真一点,就能进步一点。